10月22日傍晚,泰国前佩通坦的一条社交动态,让原本就暗流涌动的泰国政坛又起涟漪——她用泰文和英文双语写道:“我决定辞去为泰党党首职务,这是为了让政党以全新面貌开启改革,避免我的经历影响即将到来的大选。”这条没有配图的文字,像是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,溅起的波纹里,藏着泰国政坛当下最真实的焦虑。
去年8月,36岁的佩通坦以“泰国历史上最年轻女”的身份走进府时,无数支持者举着她的画像喊“改变”——这个继承了父亲他信“草根路线”的女性,曾被视为打破泰国政坛“老男人垄断”的希望。但仅仅一年后,她的政治生涯就遭遇“断崖式下跌”:今年6月,一段她与柬埔寨参议院洪森关于泰柬边境局势的通话录音流出,被反对派指为“违反宪法”;8月29日,宪法法院裁定她“滥用职权”,解除职务。从“新星”到“下台”,佩通坦的标签,成了为泰党最棘手的“负资产”。
“她的辞职,本质是为泰党的‘避险操作’。”曼谷《新新闻报》资深记者素拉猜告诉我们,泰国大选的核心规则里,党首需要签署本党候选人的提名文件——如果佩通坦继续担任党首,对手只要拿出“宪法法院解职”的判决,就能把“违规”的帽子扣在整个为泰党头上。“这不是她个人的问题,是政党要‘切割负面标签’。”素拉猜说,就在佩通坦辞职前一周,为泰党党内已经开过三次秘密会议,结论一致:“必须让她退下来,否则大选不用打就输了。”
更现实的压力来自“对手的崛起”。9月以来,原本是“全国第三大党”的自豪泰党,在两个选区的议员补选中接连大胜为泰党候选人,支持率飙升至28%,直逼为泰党的32%。现任阿努廷甚至公开暗示:“可能在2026年1月31日前解散国会。”这等于给为泰党下了“最后通牒”——如果不赶紧调整策略,原本就流失的年轻支持者,会更快转向自豪泰党。
雪上加霜的是家庭的变故。佩通坦的父亲、泰国前他信,9月刚被最高法院判定“以住院代替服刑”无效,当天就被送入曼谷特监区。佩通坦全程陪同父亲到庭,镜头里她红着眼眶的样子,让很多选民想起“他信家族”的争议——这位曾在2001年至2006年执政的“民粹领袖”,17年后于2023年回国,却很快陷入“服刑”风波。“为泰党现在的问题,不是佩通坦一个人的问题,是‘他信父女’的标签太沉了。”曼谷街头一位27岁的白领选民说,“我们当初选佩通坦,是想选‘脱离家族的新力量’,但现在看来,她还是没走出父亲的影子。”
佩通坦的辞职声明里,反复提到“改革”:“为泰党需要重新梳理组织架构,不能再用10年前的思维应对今天的选民。”但在为泰党总部外,几位老党员的议论更直白:“这是‘断尾求生’——如果她继续当党首,大选时对手只要提‘宪法法院解职’,我们的候选人就会被牵连。”而一位年轻党员则有些惋惜:“她本来是我们的‘招牌’,现在却成了‘包袱’,这不是她的错,是政治游戏的规则太残酷。”
对于佩通坦来说,辞职或许是她当下最清醒的选择:她没有离开为泰党,只是从“前台”退到“幕后”——既给了政党“洗去污点”的空间,也为自己保留了未来回归的可能性。而对于泰国政坛来说,这场“辞任风波”更像一面镜子:它照出了政党对“选举利益”的权衡,照出了“家族政治”与“民主改革”的冲突,也照出了选民对“新鲜血液”的渴望。
距离阿努廷暗示的“可能解散国会”还有3个月,泰国各政党的选战已经悄悄打响。佩通坦的“退”,能不能换来回为泰党的“进”?答案或许要等大选那天才会揭晓,但可以肯定的是:在政治的棋盘上,有时候“退一步”比“冲在前”更需要勇气——毕竟,比起“站在聚光灯下”,“为团队让出舞台”,才是更难的选择。
此刻的泰国,街头的夜市依然热闹,咖啡馆里的年轻人还在讨论新上映的电影,但政坛的角落里,各党魁的办公室灯光都亮得很晚。佩通坦的辞职,不过是这场选战的“前戏”,真正的较量,才刚刚开始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