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第三次闯入太阳系的“星际客人”3I/ATLAS彗星,最近玩起了“消失术”——10月29日它刚抵达旅程中离太阳最近的“近日点”,就一头扎进太阳背后的阴影带,地球上所有望远镜都没法直接观测到它。比这更抓眼球的,是哈佛大学一位天体物理学家的“爆料”,把NASA推上了“数据扣留”的风口浪尖。

哈佛大学的阿维·勒布教授早就是这颗彗星的“关注者”,此前他曾猜测这可能是一艘“星际母舰”。这次他说得更具体:“10月2日,3I/ATLAS离火星不到3000万公里时,NASA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用HiRISE高分辨率相机拍了一张关键照片。但因为美国政府关门,这张照片被‘扣’了下来,我给项目首席研究员发了邮件索要,至今没得到回应。”

就在大家热议NASA到底藏没藏照片时,科学界传来了新进展——智利天主教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联合团队,在彗星周围的气体中检测到了镍元素。这一发现可不简单:太阳系内的彗星虽也有镍,但这颗来自银河系中心的“外乡彗星”,其镍元素的存在,相当于给人类递了一份“星际物质样本”,能帮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其他恒星系统的物质构成。

神秘星际访客抵达近日点

学界主流并不买“星际母舰”的账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杰森·赖特教授直言:“镍含量异常没什么奇怪的,它来自另一个恒星系统,本来就该和太阳系的彗星有差异。”韦伯望远镜的观测也支持这一观点——彗星喷发出的水蒸气、二氧化碳等物质,都是太阳加热冰核后的正常挥发现象,完全符合自然彗星的特征。多数天文学家认为,3I/ATLAS是一颗形成于银河系中心、已有数十亿年历史的自然彗星。

好消息是,这颗彗星不会一直“躲”在太阳背后。11月,欧洲航天局(ESA)正在飞往木星的“木星冰月探测器”(Juice)会持续关注它的动向;到12月初,它将重新出现在北半球的望远镜视野中;12月19日,它会抵达离地球最近的位置——约2.7亿公里,这也是今年观测它的最佳时机。

从“星际母舰”的猜想,到NASA的照片争议,再到镍元素的新发现,3I/ATLAS每一步都牵动着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的神经。等12月它“现身”,那些关于它的疑问——是自然天体还是“技术造物”、NASA到底有没有藏照片——说不定就能找到答案。毕竟,宇宙的谜,从来都是越追越有意思。

神秘星际访客抵达近日点